水教案模板收集八篇

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水的重要性,知道水是有限的资源。

2.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的现状。

3.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风景对照课件。

2.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水的资料。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感受水的重要性

1.观看反映九寨沟风光的录像或照片以及戈壁的大漠风沙的录像或照片。

2.学生畅谈感受。

3.教师小结:是呀,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世界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才有活力。水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多么美丽的自然环境!

二、水知识大比拼

1.教师:同学们在课前查找了有关水的资料,现在把你了解到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三、假如没有了水

1.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遇到过的停水后的情景,设想停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人们的生活会受到的影响。

2.教师小结:同学们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是离不开水的。据有关资料表明,如果人不喝水,最多一周就会失去宝贵的生命。

四、夸夸家乡水

1.教师:在我们可爱的家乡,小河、湖泊、溪流、井,都在无私地为家乡的人们提供着生命之水。水给我们的生活做出了哪些贡献?

2.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说说水为人们做出的贡献。(教师根据学生的陈述,出示相应的照片,可参照教科书第36页的图片)

3.教师小结:清清家乡水,哺育了美丽的生命。可是今天,她正在发生着惊人的变化。

五、舞水河的故事

1.呈现舞水河(此河是湖南省的一条河,教师可查找当地河流的照片)的录像或图片。可以根据上游、中游、下游的.顺序,分别出示三张照片或三段录像,让学生感知舞水河流经不同地区后发生的变化。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条河叫舞水河。它的源头是清清的山泉。山溪汇成小河,流向远方,它还能保持这份清澈吗?让我们随着镜头看看河流中游和下游的模样。

2.在此过程中将教科书第37页的学生日记呈现出来,使学生的向往与现实形成

反差,引发学生对舞水河变化的感慨。教师提问:看到原本清清的舞水河正在痛苦地呻吟着,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想?

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刚才观看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是呀!从同学们的感想中可以看出,同学们也在关注着家乡的每一条溪流,每一条小河,在关注着家乡人们赖以生存的水!让我们带着对家乡水的关爱,去调查、研究,去了解家乡的水环境吧!

六、课外拓展活动

调查家庭厕所、厨房、洗衣机等生活污水的去向。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教师:舞水河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变化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使同学们产生了太多的疑问:我们家乡的水环境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去想办法走近家乡水,去调查、去研究。

二、关注家乡水

1.教师:同学们最想了解关于家乡水环境的哪些问题?可以将自己关注的有关问题记录下来,在小组内交流。

2.教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家乡水的问题,怎么才能解决呢?

3.学生交流:

可以到河边观察,可以去找长辈了解家乡河流的过去,可以查阅有关水污染的资料,等等。

三、我们的考察计划

1.指导学生根据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自由结组,小组讨论考察的内容和方法。

2.交流汇报各组的考察内容和方法。

(1)有的小组去访问环保局的专业人士,了解有关河水污染的数据。

(2)有的小组去实地考察,拍摄一些照片。

(3)有的小组去寻找污染源。

(4)有的小组去参观污水处理厂,把有关照片带回来。

3.指导制定考察计划。

(1)教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非常好,但是要使我们的考察收到好的效果,我们还要在考察前制定好考察计划。

(2)课件呈现考察计划范例。看看制定计划应考虑哪几方面。

①确定考察内容。小组要先商量考察的内容,这是制定考察计划的关键。

②做好考察的准备工作:本小组考察的项目、地点,要准备的考察工具,考察的方法及考察的步骤,拟订水环境调查表,等等。

4.选出小组长,小组商量制定考察计划。

5.学生交流、讨论、评价小组考察计划。教师可从中选出几份完整的计划供学生讨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考察计划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四、考察注意事项

1.教师:为了让我们的考察能顺利进行,在考察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2.学生讨论。

(1)小组同学要有明确的分工,要做好记录。

(2)考察时要注意安全,可以邀请家长一同去。

(3)在访问时要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

五、课后拓展活动

出一期主题为“水——生命之源”的黑板报。

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有很多方法可以使热水快点变冷,探究热水变冷水的秘密。

2.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3.敢于在集体中提出问题。

活动准备

1.玻璃杯(最好有刻度,可让幼儿感知水量相同),内装颜色水。

2.温度计、毛巾。

3.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

4.幼儿每人一份记录板、笔。

活动过程

一、提出主题

1.师:这里有许多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幼儿很自然地想到使用温度计测水温。个别幼儿试测,并将水温38摄氏度的结果告诉所有幼儿,大家记录水的温度。

3.师:如果这几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呢?

幼:水温会下降。

幼:热水最后会变成冷水。

二、设计方案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实验报告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并了解幼儿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

有幼儿说:“将水放在冰箱中,水温会下降快些!”有幼儿说:“放在风口!”有的提出用扇子,有的说用调羹不断搅拌……幼儿共提出16种方案,教师将方案—一记录在黑板上。

三、实验论证

1,幼儿开始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法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观察每个幼儿实验的情况,如:是否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是否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材料,是否改变了自己的实验计划,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助解决。

@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玻璃杯中的水温,并将实验过程记录完整。

四、交流讨论

1.出示一杯没有使用过任何降温方法的水,测量其温度为34摄氏度。

2.请幼儿测量样杯中的水温,引导幼儿将自己水杯的水温与之比较,并想办法使热水快点变冷,让水温低于34摄氏度。

3.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有的幼儿将水杯放在一盆冷水中促使其降温,有的幼儿尝试在水杯中放冰块,有的幼儿在水杯中放入许多鹅卵石,有的幼儿对着水杯吹气……于是,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4.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师: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

幼:因为热气出来了,冷气进去了。

最后有一位幼儿这样总结:在搅拌时,水杯中的热空气会不断地往外跑,使热水快快变冷。

师:为什么同样往水杯中加东西,一杯放冰,一杯放鹅卵石,两杯水温会不同呢?

幼:冰块更冷。

幼:鹅卵石放进去后,它自己变热了,而冰块不会变热,它只会越变越小。

幼:因为水杯中的热传给了鹅卵石,鹅卵石也热了。

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放进更冷的物体,能使水温下降得更快。

5.引导幼儿发现新问题: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与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或许还会碰到其他各种问题,如:

为什么热水放在冷水中或冰箱里,能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将热水倒在一个大点的容器中,也会快点变冷呢?(增加了与冷空气接触的面积)

冬天,我们对着手呼气,会感到温暖,可同样呼气为什么却能使热水快点变冷呢?

为什么许多块冰放在水中,水温会下降到0摄氏度,而等冰融化后温度又会上升到5摄氏度呢?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探讨。

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欣赏、朗读初步体会周庄的水韵美。

2、能划出优美的句子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3、通过探究训练,学会用生动贴切地句子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重点及难点】

1、通过朗读、寻找优美语句感受语言美。

2、学会描述自己的所见。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周庄、感受周庄的水韵美。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感情,并品味散文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有同学到过周庄吗?

学生回答

被誉为“中国第一水乡”的古镇周庄,有着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它四面环水,犹如浮在水上的睡莲,清丽可人。今天,我们一起跟随作家赵丽宏走进周庄,一起去体味周庄的水情与水韵。(幻灯片出示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展示播放周庄视频资料(以“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后,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眼中的周庄。(幻灯片出示)

(三)、细读课文部分选段

通过昨天的预习大家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文章主要通过写作者在不同季节里三次游览古镇周庄时的所见所感,以“水”突出周庄特色,以“韵”点化周庄灵气。在作者笔下,第一次所见之景犹如画在宣纸上的“水墨画”,第二次所见之景犹如色彩对比强烈的版画。那么,第三次呢?

请同学们听课文片段朗读后,并试着同样用一个比喻句来形容第三次所见之景。

参考:可以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幻灯片出示)

(四)精读课文第五节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三次所见之景,划出你认为能突出周庄美景的句子,读读并说说理由(幻灯片出示)

提示:可以从修辞手法、贴切传神的词语等角度入手。

组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评价。

小结:文中运用了不少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将周庄之水描绘地柔情万般,韵味十足,这与所描写的水乡景物正好相匹配。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另一个水世界“威尼斯”。

(四)拓宽探究

创设问题情境

看了这一组图片后,说说你的发现。

(出示一组周庄和威尼斯的图片)

参考:周庄:朴素清纯威尼斯:富丽堂皇

小结:这一节课,同学们和我在作者的带领下,通过观赏、朗读、寻找优美语句一起感受了周庄的美,其实像我们身边的美景比比皆是,只是需要我们一起去发现、去保护、去描绘。相信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世界会应为我们人类的存在而更加精彩。让我们携起手来,为创建美好的家园而努力奋斗吧。

(五)作业

1、写作训练

如果我去周庄,我会这样来描写它……

2、辩论题

如果你是当局者,你认为一座城市是发展经济重要还是保持古镇旧貌重要?

1师:作者三次游历的过程,都对周庄有一个整体比喻,请大家细读课文,把这三个句子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比喻?

2抽学生回答。

3让学生指出三次游周庄的时间和天气,据此领略比喻的贴切之处。

作者第一次去周庄,时值“仲春”,又在雨中,景色虽美,印象却不深,所以用“水墨画”比喻,恰到好处;第二次游周庄是在雪后的冬天,古老的小城与清新的白雪,色彩对比强烈,所以喻之为“版画,”与前者虽同为画,但韵味不同,一为粗线条的勾勒,精深细致的刻画;第三次游周庄,虽也是春天,却是晚上,而且正是旅游节。景色和情调与前两次又有不同,充满了节日的欢乐气氛,作者“坐船夜游,仿佛进入了梦境”。实际情况这一夜的景色,由岸上写到河中,由光带写到花船,有章有法,意境幽美,衬以节日的礼花,惊喜的欢呼,都渲染了周庄水乡欢乐的气氛,并且将小镇古老悠远的历史和五彩缤纷的现实联系了起来。

水教案篇4

一、活动设计意图:

水是幼儿日常生活接触最多的课题之一,但是幼儿对水却不一定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本次活动的设计旨在让幼儿明白我们喝的水是从江河中、地下开采水等过滤而来的,并结合身边的资源:太湖水数年饱受蓝藻的侵袭,已严重威胁周边水域的用水安全,教育幼儿明白水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应该从我做起珍惜水资源,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或幼稚园单方面能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本次活动幼儿园与家庭密切合作,紧紧依靠家长的力量,亲子参与环保,以家庭带动社区,使环保活动在家庭和社区间互动起来。

二、活动目标:

1、知道谁来源于地下水和天上的雨水。

2、通过观察显微镜下面的水,了解水中有许多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微生物,得经过工厂的加工、过滤等程序,才能饮用。

3、通过体验活动让幼儿知道要保护水资源;家、园、社区携手环保。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通过“家长园地”让家长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方法;家长配合采集水样;显微镜若干

四、活动过程:

(一)、组织谈话,揭示活动

1、师提问:我们喝的水从哪里来的?

幼儿两人互相讨论,集体交流

2、师指出:水可以从天上的雨水落下来,也可以从江河中、湖水中来……

3、谈话:这些江水、湖水、雨水可以直接喝吗?我们今天来进行观察和学习。

(二)、观察实践,开展活动

1、出示湖水样本,供幼儿在显微镜下观察

指出:水中含有的一些微生物和细菌,对我们人体有害,不能直接饮用,得经过过滤。

2、师谈话:我们请某自来水厂的技术员阿姨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喝的水”

3、多媒体播放某自来水净化和输送水的影片资料,组织幼儿观看

4、师幼交流:通过影片的观看,你知道江河里的水、天上的水要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饮用呢?

幼儿讲述刚才获取的间接经验。

5、师小结:自来水厂的叔叔、阿姨用一些特殊的设备把这些江河里的水经过加工、过滤使水变得干净,再传输到地下水管中,水龙头就和这些水管连接着,通过水龙头我们就能用这些干净的水了。

6、幼儿用显微镜比较河水、自来水两种水样。

(三)、互动体验、深入活动

1、师谈话:我们附近的太湖,远近闻名,让我们去看看。多媒体播放太湖美丽风景。

幼儿交流:景色美、湖水蓝、闪闪的……

2、出示太湖水水样,幼儿体验:看一看、闻一闻、蘸一蘸,说一说

交流:太湖水臭臭的、粘粘的、黑乎乎的颜色

3、提问:这样的水我们能喝吗?

4、师讲述:以前的太湖风景秀丽,鱼虾成群,现在的太湖受到污染,经常大规模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用水安全。

5、多媒体播放:夏季太湖水爆发,无锡地区缺水的各种情景,没有洗澡水、喝的水靠外地输送……

6、师幼互动讨论:让太湖水变干净,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让爸爸、妈妈和身边的人做些什么?

7、师总结:节约用水、不往河里扔垃圾、工厂不排放污水、进行漂流物的打捞……人人都应该为保护水资源做出努力。

四、家园倡议、延伸活动

幼儿回家和父母共同起草保护水资源倡议书,教师修改后张贴在幼儿园、社区公告栏里。

水教案篇5

一、设计意图

幼儿对水的喜爱似乎是一种天性,只要有时间、有机会他们总爱在水里玩耍、嘻闹,但又往往受到大人的制约,无法尽兴地去玩水。我们经常发现在洗手时幼儿们经常把衣服袖子弄湿,或者是洗一次手要花很长的时间。他们相互浇水,泼水,并堵住出水口囤积水……玩得不亦乐乎。《纲要》中指出"幼儿的科学探索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为了彻底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尊重他们对水的兴趣,使他们对水有更多的了解,我由然而生,何不安排一次《玩水》的活动,让他们从自由玩水到有选择地使用工具玩水。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一个更加充分感知水的特性的机会,让他们在玩水中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充分体现"玩中学"这一教学理念,使幼儿在丰富适宜的环境中获得自然的发展。于是我设计了教学活动《运水》。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运水游戏中,再次感知水的特性。

2、幼儿能认识和选择在不同情况下适宜运水的工具、材料,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3、幼儿在活动中充分感受玩水带来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水、充气盆、空桶、漏斗、瓶子、小水桶、小杯子,小铲子,小筐、小勺子、毛巾、棉花、吸水纸、海绵等。

四、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对水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玩过水吗?""水是什么样的?""玩水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不能把自己和小朋友的身上弄湿)

(二)通过玩水,自由探索。

1、徒手运水。

(1)、角色扮演,完成任务。

师:孩子们,我们今天接到一个新任务,就是把这边的水运到那边的水箱里去。我们一起用手把水捧过去吧。

(2)、幼儿徒手运水。

(渗透教育"水是很珍贵的,别把它漏到地上了。"引导幼儿发现把手指闭得更紧,水就漏得少些。)

(3)、教师小结用手运水情况,鼓励幼儿寻找更好的运水方法。

师:孩子们,来看看我们的水运得怎么样了?(引导幼儿在说用手运水的困难时,进一步感受水的流动性。)用手运,水容易漏掉而且很慢。有其他好办法吗?(用工具运)

2、活用工具,巧妙运水。

(1)、通过观察,引导幼儿思考,并自由选择工具运水。(增添教师语言)

(2)、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选择和判断出适宜且高效的运水工具。

教师参与到运水中,鼓励孩子们叙述他们做的事,并与孩子们分析为什么有些工具更有效。("这个水桶好大,可以装那么多水!""这个工具有洞,水都漏掉了"……)

(3)、水越来越少了,观察幼儿是否会转换工具运水。

(原本高效的大工具变得不适用了,观察幼儿是否用小工具操作。)(开始拿着小工具运水的孩子会发现,此时手中的工具比那些大工具更能舀起水来)(用小工具舀起来就运会很累,孩子们会用小工具舀起水装进大工具中再运)

(4)、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幼儿用吸水材料运水并用语言说出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师:水只剩一点点了,我们要把水池里的水运得一滴也不剩。看看还有哪些材料我们没有用过?

("我一压海绵,水就跑到里面去了,再挤,水就流出来了""纸也是这样""毛巾也可以"……)(孩子们在之前小工具和大工具合作中积累了经验,现在也知道把水吸进材料里挤在大工具里再运)(有的孩子还是坚持用小工具舀,他们会把充气水池按住,这样水会方便舀起来些)

(三)师幼互相交流探索结果。

1、请出勤劳的工具。

师:水终于运完了,我们坐下休息一会儿吧!刚才运水,宝贝们用了哪些工具呢?说给大家听一听。

(有目的地引导孩子说出为什么有的工具不可以运水;吸水材料是怎样运水的)

2、工具宝宝细分类。

师:工具宝宝们帮我们运了那么多水,也累了,他们想回家休息了。看,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的家在这里,不可以运水的工具宝宝住在这个房子里。请小朋友们把他们送回家。

3、检查工具是否摆放正确。

(四)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好。下一次,我们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漏水的工具改装成可以运水的工具。

五、活动反思

玩水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很感兴趣的事。利用孩子这一天性,在运水活动中,为幼儿营造了轻松、愉快、自主的运水氛围。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运水活动中来,尽情地表达着、思考着、表现着。活动中孩子们通过玩水、运水,充分感受了水的特性,享受到了玩水带来的乐趣,探索在不同情形下选择最适合的工具和材料来运水。从而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和科学体验,并懂得珍惜每一滴水,从小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通过此次活动,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让孩子们在探索的世界中得到自由和快乐,少一些约束,少一些畏惧。架起一座幼儿嬉戏与学习之间的桥梁,让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